家庭環境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?
家庭環境對學生個體素質的發展有著重大而深刻的影響,學生的性格特征、基本生活技能、道德情操、理想志趣都源于家庭,受到家庭潛移默化、深入持久的影響。家長對子女要精心培養,愛而不寵、嚴而不苛、尊重信任、民主平等,讓家庭充滿和睦、向上、愉快的氣氛。
目前,隨著社會發展,對家長的素質要求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,而相當一部分的家長不能夠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,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展。本文從如何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、如何與孩子溝通出發,對家長進行了全方位的指導,以達到良好教育的目的。
一、怎樣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“誤區”
天下的父母、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?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棟梁?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樣做才能使孩子成才。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,我們對家長提出了一些要求,希望能幫助家長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則,走出教育“誤區”。
1.加強對家教理論的學習
有些家長認為養育后代是連動物都會的事情,還需要學習嗎?家長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,懂得孩子在不同時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,懂得兒童教育的方法和規律,才能為孩子提供科學的指導和有針對性的幫助。
2.正確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職責
不少家長認為自己的主要責任就是賺錢養家,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經濟環境。其實,這種觀點是片面的。
3.加強與學校的密切配合
孩子的大部分學習時間是在學校度過了。因此,家長要經常與老師取得聯系,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,同時適時地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況,取得老師對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。只有家庭和學校密切配合,雙管齊下,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。
4.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樣
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,不論父母自身是否意識到,你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。因此,父母不僅需要具備科學的家教知識,還要處處用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為子女樹立榜樣,率先垂范。
二、家庭生活困難的時候怎樣教育孩子
現在,社會上有一股攀比風。不少人愛比吃、比穿、比派頭。學校不是世外桃源,這股不良風氣也侵蝕了學校,影響了孩子。
1.理解孩子的心情
學生盡管自我意識增強,自我評價能力逐漸成熟,但仍然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被動性;外界的評價易造成孩子內心世界的波動。
2.讓孩子適當參與家政管理
家長可讓孩子了解家長的經濟收入及支出狀況,一起進行家庭收支記帳、核算等等。
3.轉移孩子的注意力
家長不要讓孩子僅僅在滿足了吃、穿、用時才產生愉快的情緒,而應同時讓孩子在完成學習和勞動任務中,體驗到“成功”的歡樂心情。
4.鼓勵孩子多向名人學習
讓孩子多讀有關名人成功的書籍,尤其是讓他們了解那些曾被家庭生活困難所困擾,后經不懈努力奮斗而成功的名人事跡,從中獲得克服困難的信心,進而鼓勵自己、集中精力,發揮所長,矢志不渝地達到目標。這樣,自卑心理也就會不驅而散。
5.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
因為父母無意識情緒的流露也會影響孩子的精神面貌。所以家長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,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對生活的消極和不滿情緒,更不要因為生活條件差而爭吵,甚至離異;而應當用自己積極進取,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來影響孩子。
三、父母離異后怎樣教育孩子
父母離異后,常會導致家庭經濟條件變差,孩子失去應得的愛,心靈遭受創傷,產生諸如自卑、內向、敏感、冷漠等心理健康問題。
1.要和孩子真誠地講述家里發生的事情。
在夫妻雙方的婚姻挫折問題上,忽視孩子是不明智的。較好的方式是,自然而又恰當地表述你們當前關系的變化。
2.離婚后父母雙方應繼續關心孩子。
家庭的破裂,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很大的不幸,如果離婚的父母雙方再不關心愛護孩子,不僅會加劇孩子對愛的失落感,而且表礙于他們對人生道路的正確理解,或自暴自棄,或郁郁寡歡。如此,何談將來成為社會有用之才?
3.要滿足孩子生活上所必需的物質要求
離異后,作為孩子的父親、母親,應加位履行家長之責,盡量關心自己孩子的生活,使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同一般健全家庭的孩子相差不要太大。
4.還應主動關心孩子的學業
家庭破裂常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。因此,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,并鼓勵孩子多參加有意義的集體活動。
5.盡可能加強與學校的密切聯系
家長應主動加強與學校的聯系,告訴老師家里發生的事情,讓老師能針對孩子的情況因材施教,關心,愛護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,使他們感到處處有親人,到處有溫暖,以補償所失去的愛。
四、怎樣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
作為家長,其主觀愿望一般都是關心、重視子女教育的。那么,孩子放學回到家里,應怎樣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,使其能順利完成學業呢?
1.創設必要的學習場所
為他們準備一張書桌、一個書架、設置一個固定的學習角,是非常必要的。
2.不要隨意干擾孩子的學習
只要孩子是在進行正當的學習,家長就不要輕易去打斷孩子的思路。否則不僅破壞了安靜的學習環境,更不利于的是孩子會因此產生厭煩情緒,影響到以后家長的說服教育效果。
3.避免“過度教育”
所謂“過度教育”就是指父母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,對子女管教過多,監督過多,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過多。事實上每個人的天賦和成長環境不同,實在無法處處都頂尖拔萃。
4.家長的榜樣作用
常言說:“身教重于言教?!蔽覀兒茈y想象一個不愛學習的家長,其子女會有學習興趣。
5.要創造一個民主、和諧、向上的家庭氣氛
孩子逐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見。這時他們希望家長能成為自己的知心朋友,而不是“教導員”民主、和諧的家庭氣氛會激勵孩子的向上心理。這對一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的發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五、怎樣加強兩代人之間的溝通
1.必須在時間上有所投資
家長們常常認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賺錢養家。其實對孩子來說,最需要的是父母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,一個可以讓孩子傾吐心事的朋友。要達到這種地步,非得平日有足夠的時間溝通不可。
2.跟孩子溝通必須講究語言藝術
溝通的意義絕不是“我有話要說”,更不是“大人說,小孩子聽”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孩子當然不喜歡和你在一起。因此,父母與孩子談心,若要取得好的效果,既要注意談話主題,也要考究語言方式。
3.話多不靈
孩子在學校聽到的幾乎全是教師滔滔不絕的教誨,一堂課接一堂課,天天如此?;氐郊依?,要是父母還是喋喋不休地教導,孩子當然會反感、會頂牛。
4.多鼓勵、少批評
這個社會因為人多,競爭也厲害,家長對子女的期待也高。這樣,家長與子女的對話就難免批評多于鼓勵,強調孩子的不良習慣并與別的孩子相比,與自己的過去相比等待。
5.家長需多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
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,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難題,因此,建議家長多讀一點有關書刊,了解一些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,以利于為兩代的溝通提供科學性的指導,減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。
作者簡介:
鐘如明,中共黨員,中學高級教師,盱眙中學關工委副主任。2020年獲得“十佳班主任”榮譽稱號,連續多年被評為盱中“杰出班主任”,曾獲?!笆髱煹履7丁?、盱眙縣“優秀教師”、“優秀班主任”、“骨干教師”、“盱眙好人”、“縣法制教育先進個人”、“全縣關心下一代宣傳工作先進個人”、“縣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”講師團成員。撰寫“石板通天路,松嶺放鳳坡——探尋盱中人石板路印跡,弘揚新時代石板路精神”獲江蘇省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“省二等獎”。